精神分析加快人格成熟
日期:2010-07-19 15:14:00 来源:北京天桥医院
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论创始人,19世纪精神疾病治疗的伟大人物。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所构成。其特点中由分析来了解病人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认识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让病人获得对问题之领悟;经过长期的治疗,善用病人与治疗者所产生的转移关系,来改善病人对人的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之情感症结,以促进人格之成熟及适应能力。
精神分析是在针对神经症的临床实践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最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拉康强调,精神分析就是对人的主体历史的重构,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达到“你即如此”的狂喜。也就是说,精神分析表面上能够解决症状,实质上是在分析中对人的整个精神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格的自我更新。
精神分析的基本态度,是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不管是正常或病态,都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以动态的形式发生,且可追溯了解其因果关系,了解其意义,称之为精神因果定律;因此也可说是动态精神医学的基石。
从心理治疗的种类说来,精神分析是注重个人的内在精神活动,是长久的治疗。因其焦点在深层的精神材料,且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欲望,故也被成为深入的心理治疗。
传统的精神分析,其实施方法是让病人躺卧在沙发上,不面对着治疗者而进行,以便病人自由联想,容易使潜意识的意念表达出来通常病人每周治疗五次,历经数年的分析工做,可以说是很费时的医疗方法。
近来只运用精神分析的机理与原则,而采用面对面的普通面谈方式,以每周一次,在数月之内短期进行其治疗工作,而称之为分析心理治疗。
治疗原理
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于由治疗者的解释来协助病人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与了解,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能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
所谓知难行易,能懂得自己的心理,随着也就能自己去操纵自己的行为,消除困难。可是要去体会自己内心隐藏的动机,面对潜意识境界的情结,或者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上的缺点,并非容易,往往会遭遇到心理上的阻抗,阻碍对自知力的形成,称为阻抗现象。它通常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正面的反驳治疗者的解释,拒绝说明,不愿听取,甚至停止治疗。所以如何适时且适当的供给指导解释,并能较好的处理病人的阻抗作用,乃是治疗上的技巧。
假如病人的病情乃因内心有说不出的痛苦或矛盾,不能表达的症结,或不可满足的欲望。而一直闷在心里受折磨,治疗的要点乃在协助病人能透露其矛盾,表达其苦恼,发泄被压抑的情感,以便取得心理上的舒畅。这样的情况治疗的技巧乃能以批判的态度,以同情心体会病人的心里情况与处境,听取苦恼,是病人能宣泄,表露内心的感觉与情欲。
虽然分析的治疗,乃在促进病人对自己心理的了解,获得认知上的自知力但是自知力不止于认知上的了解,而需连带的影响情感上的变化。所以不只是理智上的了解,而是情感上的体会及行为上的表现。精神分析的理论特别强调情感与欲望是行为的主要原动力,如何纠正更改感觉,情绪和情感乃是治疗的焦点。
分析性心理治疗,其重点不止在于解除精神症状,而只在于改进病人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包括对内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调节超我的适当控制,以较有效的方式来应付外界之现实的要求。即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其最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因此治疗的目的要与病人协商,依病人的需要与治疗动机而调节治疗的期间与范围。
治疗方法与步骤
1、心理活动的探讨
2、综合了解心理
3、指导解释
4、工作修通
适应症对于因受特别情结或心理挫折而呈现“神经官能症”或“环境适应障碍”的病人有用,同时也可运用对人的深透性了解的特征,来补助各种其他方式的心理治疗,及我们日常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医护工作。